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候田文昌阁

    信息发布者:鱼秧子
    2017-09-17 22:16:03   转载
    【我的返乡笔记】之二十七:这高坪峪里的文昌阁到底是怎么来的? 原创 2017-09-15 黑狼 香海园随笔
    十送红军刀郎;云朵 - 红色经典

      


    外婆家所在的那块区域叫文昌阁,行政名就是湖南省隆回县高平镇的侯田乡文升村。打我记事时起,文昌阁这个名字便印入了我的脑海,但当时并不知道是哪三个字,一直以为是当地的土名。


    小时候去外婆家,要在起伏的丘陵田野间兜兜转转,经过原国民党中央常委袁朴将军的故乡黄信,再沿着一道丘陵的脊背往前走上几里,突然要没入一片茂密的丛林,小路的两旁疯长着茅草,偶尔刮过脚脖子,必会引起“唉哟”一声,低头一看,小腿上一道细细的血痕清晰可见。出了小道便是荒无人烟的山冲,山冲两边的山包长满四季常绿的松树,底部是开垦的梯田。去外婆家的小路沿着山冲的一侧,千弯百转,羞羞答答地往前方延去。


    山冲的尽头处,便是文昌阁地界了。


    出得冲来,眼前豁然开朗。但见北面高山绝壁将一大片丘陵平原与北边阻隔开来,丰盈的山泉水从山上喷涌而出,顺着铺满鹅卵石的河床,缓缓地滋润着盆地里的良田。几个巨大的村落点缀在田野之间,炊烟袅袅,鸡犬相闻,老板屋上的白墙青瓦依稀可见。
     
    现在回想起来,那里真的是一片极其纯净的土地,民风纯朴,古意悠然。准确地说,那是我童年时代除了自己家外呆得最多的地方,尽管并不知道是哪三个字,但“文昌阁”这个名字却一如我的名字一样,已经深深地印入了我的生命里。即便后来离开家乡多年,“文昌阁”也会偶尔入梦,让我回味绵长。


    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长沙工作,住了一年集体宿舍后,单位给我在长沙湘雅路的油铺街分了一套小房子,从此便在那定居下来。一次周末沿湘雅路闲逛,才近百米许,惊见一路牌赫然写着:文昌阁由此进。心中一愣,这文昌阁读起来怎么这么耳熟呢?才突然想起,我外婆家所在地不正好也是这个发音吗?一下了将我的记忆拉回到外婆家那个“文昌阁”,却不知两处文昌阁是否一致。


    后来查阅资料得知,我在长沙偶遇的文昌阁就位于湘雅路北的大王家巷,原本有一座华丽无比的楼阁。据说,过去每次来长沙参加乡试的秀才们总会到文昌阁上香祈福,然后经湘春街、北正街进入贡院考试。只是几经战乱,那座文昌阁也在文夕大火中被付之一炬。如今的文昌阁已经只是一处地名,长沙新通的地铁在这里规划有一站,站名沿用地名,也叫“文昌阁”。后来我抽空打电话回老家,咨询母亲问外婆家那里的地名是否也是“文昌阁”三字,母亲确切地告诉我是,我问那文昌阁呢,我怎么从小就没见有座阁?母亲说,这个确实她也没见过,因此也不知道历史上那座文昌阁建在何处。
     
     


     
    会不会是徒有名还并没有阁?后来发现也不是。外婆家所在的文昌阁地处古梅山腹地,西边是当年日本鬼子战败投降之地白沙界,翻过去便是茅坪,再往北去是海拔上千米的苍溪山,梅山历史上有名的“板仓之乱”苗蛮起义便发生于此。南边是中国地舆学奠基人邹汉勋的故乡罗洪。据清同治十一年《新化县志》记载:“永固罗洪有文昌阁,罗楚兰翠高席珍等倡修”“有文昌阁在茶山”“有文昌阁在水尾桥”等。永固,指民国时期的湖南新化县永固镇,含今天的湖南隆回高平镇、罗洪镇、岩口、大观及新邵县的迎光、栗坪等地,外婆家就在这块区域内。 
     



     
    按照这部县志的记载,小小一个镇的地域内竟有好几处文昌阁,这些地方距离外婆家所在地也不过数公里,但吊诡的是,侯田文升村却并没有关于文昌阁的记载,唯独有“侯田寺罗真庙,在驼背洞,庙后有杉树,高可八丈,大五十围。枝皆下垂,顶平,可坐数十人。左又有一樟树,大百余围,其上寄生竹木十余种”的记录,也算是额外的收获了。但是依据县志可以推断,至少在清代,文昌阁这一建筑形式在过去的农村似乎是普遍存在的标配,久之一些地方就习惯以阁为名了。从这一点看,侯田文升村的那处“文昌阁”可以基本肯定确有其事。


    后来探究发现,从清代到如今,从古梅山腹地到省会长沙,到扬州、南京等地,甚至东南亚各国,凡中华文化圈内,文昌阁处处皆是,有的甚至还成为当地知名的风土名胜。


    为何文昌阁会如此普遍?只怕还要从中国古代的道教文化说起。


    中国古代民间有两颗主科举功名的吉星,备受老百姓推崇,一为文昌星,一为文曲星,两星都代表着文学艺术方面的功名成就。许多民间传说中曾把一些历史名人称为是文曲星下凡,不明就里者,常把文曲星与文昌星混为一谈,认为是一位神仙两种称谓。实则不然,从位置上说,文昌星属于南斗星系,而文曲星归属北斗星;从数量上说,文昌星原本是星宫名称,不是指一颗星,而是由六星组成,形如半月,而文曲星则单指北斗七星中的天权星,可见并非一回事。 
     



     
    史料记载,晋朝有一位越隽人氏名张亚子,即现在的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人,后来迁到七曲山,即现在的四川省梓潼县。因张本人读书出身、一身文人气度,笃信道教,终生传教于四川各地,死后人们敬仰他的品德,就在七曲山建庙,命名为“清虚观”,并且于碑上刻上“梓潼君”。后因香火旺盛而被当地人奉为梓潼神,供人祭拜。唐朝安史之乱时,唐玄宗、僖宗逃到四川期间,一日夜宿七曲山,据说得“梓潼君”显灵相告,言此乱不日将息,帝可回朝。唐广明二年,唐僖宗躲避黄巢乱军,再次到蜀地七曲山,亲自拜祭梓潼神,加封梓潼神为济顺王,并将自己的佩剑解下赐给梓潼神。至元仁宗延佑三年,即1316年,仁宗帝敕封“梓潼神”为“文昌司禄宏仁帝君”,简称为文昌帝君。几经演变,文昌星便成为文昌帝君在天宫的化名与符号。


    文昌阁,顾名思义,就是纪念文昌帝君的地方。
      


     
            民间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称:


    文昌帝君曾七十三次化生人间,世为士大夫,为官清廉,从未酷民性烈,同秋霜白日之不可侵犯。“济人之难,救人之急,悯人之孤,容人之过,广行阴骘,上格苍穹”。
      



     
    因此,天帝命文昌帝君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。凡世间之乡举里选,大比制科,服色禄秩,封赠奏予,乃至二府进退等等,都归文昌帝君管理。


    元明以后,随着科举制度的规模化和制度化,对于文昌帝君的奉祀在整个中华文化圈也逐渐普及,各地都建有文昌宫、文昌阁或文昌祠,一些乡间书院和私塾也都供奉文昌神像或神位,其间虽时有兴废,但因文章司命,贵贱所系,所以一直奉祀不衰。旧时每年二月初三日为文昌帝君神诞之日,官府和当地文人学士都要到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奉祀,或吟诗作文,举行文昌会。到明清两朝,由于科举依然是社会底层人士进入上层的主要通道,因此民间也大肆尊供文昌。凡天下学官,皆去文昌祠。并修筑大量的文昌宗庙,隆重祭祀。


    至清代嘉庆六年,礼部还将祀文昌编入礼典,天下府县处处建文昌宫。了解到这些,老家县志里所提到一个小镇便有好几处文昌阁,甚至外婆家所在地的“文昌阁”的地名,也就见怪不怪了!


    欢迎关注反映湘中风情的拙作《有一种根叫故乡》。当当、京东商城、亚马逊、天猫等网站有售。
    微信号:zhou_zhiyi888关注本公众号可长按本二微码,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